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常德市卫生健康委2019年工作总结暨2020年工作思路

2020-01-20 10:30
阅读次数:
字号:【

过去一年,常德卫生健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高质量发展,打基础、上台阶、见成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综合医改工作、医院党建工作在全省典型发言,国家医院满意度测评排名位居全省前列,综合医改获评全省真抓实干激励先进市州。

一、攻坚克难,综合医改工作开创新局面。抽调专职人员、组建专门班子,建立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强力推进综合医改工作。市城区划片联点,建立了以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一中医医院、湘雅常德医院为龙头的三大医疗集团。所有区县市县域医共体全部挂牌运行。同步建立了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薪酬、药品招采等各项配套政策,构建起了公益导向、县乡一体、资源共享、医防融合、诊疗便捷的医疗服务新体系。区域医疗费用总量增幅均优于去年同期,主要考核指标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趋势。

二、整体联动,医疗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在重点项目建设上,9个中央投资项目、市第一人民医院提质改造工程、市第一中医医院“建迁并”工程均已开工建设。各区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标建设进展顺利,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达标率上升到96.85%,村卫生室“空白村”全面消除。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引进高层次医护人才125名,培养全科医生、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等507人,千人拥有执业医师3.17人、注册护士2.84人,万人拥有全科医生2.51名。在医院达标升级工作上,市妇幼保健院“试管婴儿”技术项目通过国家评审,正式运行;汉寿人民医院、澧县人民医院、石门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医院,安乡县人民医院通过了三级综合医院设置评审,全市三级医院达到8家、二级医院达到41家,千人拥有床位6.81张。在信息化建设上,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试运行,公立医院常规信息系统、便民信息服务全面落实,居民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广泛,“扫码共享”医疗就诊新模式被湖南新闻联播、常德新闻联播报道。

三、持续发力,健康扶贫工作得到新加强。精准实施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全市建立1478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常住居民176.29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达到34.3%,其中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规范管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应签尽签。全面落实“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保障政策,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综合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保障到90%,29种大病县域外住院综合报销比例保障到80%,贫因人口住院一律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综合报销比例87.60%。精准实施“三个一批”救治工作,大病集中救治2.68万人次,重病兜底2.36万人次,慢病签约服务19.56万人次,救治率均在95%以上,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

四、标本兼治,医德医风建设实现新改观。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年和医疗乱象整治行动,共处分医护人员61人,约谈和通报81家医疗机构,停业整顿28家医疗机构。把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通过实施全市门诊病历通用、检查结果互认、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项目等十项具体举措,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达84.1%,高出国家标准14.1个百分点,检查项目减少5%,人均检查费用下降4.7%,医疗投诉大幅减少,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五、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工作迈上新台阶。加强医疗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处置了桃源、石门、鼎城区的群众毒蘑菇中毒事件,常长高速“3.22”客车起火事故伤者医疗救治工作,得到国家卫健委、河南省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加强疾病防控工作,有效应对了“江苏过期疫苗”事件,稳妥处置了常德高职院结核病聚集疫情、石门桥中心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疫情、鼎城流感事件,稳妥地推进了全市艾滋病诊疗转向定点医院的工作,制定了“防治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全市没有发生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血防工作,全市查螺2.89亿平方米、灭螺0.58亿平方米、查病80万人次,汉寿县、安乡县、鼎城区、津市市、西湖管理区、涔澹农场通过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考核验收。加强妇幼健康工作,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较去年明显好转,均控制在正常值以内。狠抓无偿献血工作,全年采血16.69吨,同比增加1.28吨,创历史新高。

六、探索创新,医养结合工作形成新体系。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基础上,全面落实相关部门职责,整合部门政策资源,强化措施,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全市246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定就医协议,所有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设挂号、转诊、就医绿色通道;所有失能、半失能人员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被省选定为安宁疗护中心。

七、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焕发新光彩。全市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5个,国家农村中医特色专病专科6个,省级重点和特色专科20个,市级重点专科27个。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3岁以内儿童中医健康调养、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均达到了90%以上,“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氛围日趋浓厚。

八、稳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实现新转型。坚持每季度进行数据核查、数据分析、情况通报,2019年期内,全市出生人口数5229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8.24%,人口出生率8.17‰,自然增长率2.21‰,出生人口性别比106.73;主要考核指标继续在高水平上运行。

新的一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健康常德行动为主线,以深化综合医改为牵引,以医疗卫生三年建设行动为抓手,全力以赴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突破、创造新业绩。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健康常德行动。贯彻落实健康常德行动方案,健全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推动健康常德行动落实落地,促进形成“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

二、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配套跟进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财政投入、医保支付、药品供应保障、人事薪酬等相关各项保障政策,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二级以上医院绩效考核,建立考核结果应用机制。

三、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实施“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多重保障政策,巩固“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信息化结算制度。完善分类救治和保障机制,持续做好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推进形成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四、启动医疗卫生三年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周边环境改造工程、市第一中医医院“建迁并”工程;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建设,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落实乡镇卫生院“公益一类激励二类管理”,推进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加大全科医生、本土化医生、乡村医生培养力度,夯实基层服务力量。

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健康信息平台,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完善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相关政策,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向家庭、乡村延伸。

六、探索推进医养结合工作。规划建设一批集养老、医疗、旅游、休闲、宜居于一体的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发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模式,形成功能互补、有序发展的医养结合新格局。

七、创新推进中医药事业。推进中医药产业链建设,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推动建立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深入挖掘、整理弘扬湖湘中医药文化资源,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八、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强人口监测和形势分析,做好婴细儿照护服务,巩固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提高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发展能力。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