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常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68号建议的回复

2022-05-20 11:55 来源:市卫健委
阅读次数:
字号:【

李颖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适应医保支付改革建议》收悉。现回复如下:

1.关于制定我市医共体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的建议。目前全市已组建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牵头,划片联点、上下一体的集团化运作格局,探索实行医共体内行政、人员、财务、业务、药械和绩效六统一管理,有效促进人员、基金、病员三个下沉。统筹管理医共体内人员编制。实行统一核定标准、统一调整渠道、统一使用范围、统一进人方式、对于紧缺型人才,实行县招乡用,自主招录,备案制管理。大力推动人才下派上学,健全医共体内人员双向交流制度,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完善健全运行机制。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逐步实现县域医共体内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目录、信息系统等统筹管理。探索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资金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增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创新分级诊疗和医防协同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有序就医,逐步提高县域就诊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加强对医疗联合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绩效考核。

2.关于完善医保支付政策的建议。我市为助推县域医共体建设,更好地发挥医疗保障基础性作用,全面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常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推行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常医改领发20191)文件和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综合医改规范医疗行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提出医共体医保基金按照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支付的基本原则,重点实行按病种、按人头等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结余留用资金用于医务人员绩效奖励。充分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激励医疗机构调结构、控成本、增绩效。

3.关于落实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机制的建议。作为医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我市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落地。一是完善政策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梯度功能定位,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及办法,科学建立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和转诊标准,引导三级公立医院提高收治疑难疾病、危急重症的占比,分流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推广县治、乡管、村访分级诊疗模式,建立转诊信息平台,规范转诊服务流程。强化县域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协同协作,引导患者有序就诊、科学转诊。二是完善医保引导分级诊疗支付政策。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看病报销比例差距;加大医保基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等的支持,引导群众常见病、多发病首诊在基层。三是建立考评办法。强化对医疗集团的业务考核,各县由医管委牵头,对所辖医共体也要严格实行绩效考核,并将分级诊疗实施情况(含二级以上医院三四类手术占比、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开展率、县域内就诊率、出市域内就诊率、基层医保基金支付率、县域内医保基金支付率等相关重点指标)纳入其中重要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争取到2022年底,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院转诊病人占比和三级、二级公立医院转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占比均优于全省甚至全国平均水平。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达65%,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左右。加强上下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联动,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4.关于提升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议。按照做强县域、做实基层的总体思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持续推进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一是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左右。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达到0.8左右,平均住院日控制在7天以内,三、四级手术占比和技术服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力争达到40%。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4级以上。50%的县人民医院、35%的县中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二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建设急诊急救、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儿科、麻醉、康复、精神心理和感染性疾病等11个临床专科和中医特色专科,补齐县级公立医院专科服务能力短板。县域内依托1家县级医院,完善重症、呼吸、麻醉、感染性疾病等学科建设,建设独立的传染病病区。三是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按照县乡村一体化原则,实行县域医共体行政、人员、财务、业务、药械和绩效六统一管理。以县为单位,在医共体内建立医学检验、放射影像、远程会诊、120急救、消毒供应、物流配送、健康管理、信息管理等业务中心,实现县域医共体内资源共享和高效使用。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5.关于健全全市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我市积极推动医疗联合体内资源共享,一是推进检查结果共享互认,按照保留常规、集中高端、节约成本、方便群众的原则,由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设置消毒供应、远程心电、医学影像、病理诊断、医学检验等中心,为成员单位提供同质化、一体化服务。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制度,市域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医学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医疗集团、医共体内各类检查资料、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床位、号源、设备统筹使用。二是统筹医共体经费使用管理,牵头医院建立药械中心,医共体内医疗设备、药品耗材实行统一招采、调配使用,严格内部绩效考核,合理分配收益,实行利益共享。

6.关于做好慢病管理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建议。为了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市做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针对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计生困难家庭等不同人群提供菜单式、个性化签约服务包,落实签约居民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的差异化政策,开展互联网+医护到家签约服务试点,对失能、半失能等患者开通家庭病床,提供居家医疗服务。二是转变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按人头付费。加大医保基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等的支持,引导群众常见病、多发病首诊在基层。三是强化县级医院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撑,提升签约服务质量。

7.关于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的建议。我市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积极建立多层次投入机制和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分担机制,2021年,市县两级财政对公立医院的六项投入达22亿元。各区县市对辖区医疗机构的投入均不同程度的增长。如临澧县等地对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投入超过5亿元,石门县财政通过投资平台划转、政府贴本还息、专项债发放等形式,化解公立医院债务近3亿元;武陵区、澧县等大部分县积极落实乡镇卫生院一类保障,年人头经费最高达6.7万元。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全面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六项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府投入补偿政策,按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医疗联合体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建立财政投入动态增长机制,公立医院财政直接补助收入占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大力争取专项债券投入医院基本建设,财政予以贴息支持;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一类保障政策;研究制定公立医院债务化解计划,逐步化解公立医院债务,确保负债率控制在40%以下;医疗机构出现政策性亏损,同级财政视情况予以补助。

 

常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520

  

人:朱正权                人:李军

联系单位:常德市卫健委         联系电话:13875079156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