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常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第236号提案的回复

2022-05-20 09:58 来源:市卫健委
阅读次数:
字号:【

马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在常德各区县(市)进一步构建紧密型医共体的提案》收悉。现回复如下:

一、关于确立区、县、市各建一个医共体的模式的建议

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改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城市医联体建设,除武陵区加入市级医疗集团外,鼎城区、汉寿县、安乡县各自规划设置了一个总医疗集团(医共体),其余县市均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牵头,划片联点、上下一体的集团化运作格局。全市14个医共体全部挂牌成立,基本实现了全市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同时加强对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的典型培育与引领。我市先后纳入国家城市医联体试点市和全省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市,临澧县、澧县、津市市3个县市纳入了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临澧县、石门县、澧县被推荐作为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重点培育典型,临澧县中医医院及石门县人民医院被纳入全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示范单位。下一步我市将配套跟进改革关键政策,有力有序推进综合医改全面深化。

二、关于落实五统一、三强化工作重点的建议

关于五统一为增强医改整体合力,完善市县两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领导机制和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大三医联动改革力度,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关于深化综合医改规范医疗行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实施意见》,为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文件明确提出,按照县乡村一体化原则,实行县域医共体行政、人员、财务、业务、药械和绩效六统一管理。县域医共体内人员编制或人员控制数统筹使用管理、人员统一招聘流动,紧缺型人才实行县招乡用、自主招聘、备案制管理;建立医共体内人员双向交流制度,牵头医院委派骨干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担任业务负责人,组织专家定期坐诊,共建特色专科,对县级医院医护人员到基层服务、基层医务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一年以上的优先晋升职称;牵头医院建立药械中心,医共体内医疗设备、药品耗材实行统一招采、调配使用。建立慢病患者用药长处方、延伸处方制度;建立县域医共体远程影像、心电、检验中心,推进远程医疗服务;统筹医共体经费使用管理,严格内部绩效考核,合理分配收益,实行利益共享。同时加强对县域医共体的典型培育与引领,以石门县为例,石门县被推荐作为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重点培育典型,并被纳入全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示范单位。2019年石门县印发了《石门县推进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石办发〔20195号)文件,明确界定县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一个深化、三个统一、八个不变原则。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统一医疗服务管理、统一同类单位的考核评价、统一医疗收入和医保资金的分配管理;各医疗机构事业机构名称、单位性质、编制、法人资格、资产与债权债务关系、职责任务、政府投入、优惠政策不变。根据上述原则,石门县医保部门对基金的支付管理,采取每年由县医管委统一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分配方案》,县医保部门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和拨付的方式。经过近几年的运行,有效保障了医保基金安全高效使用。石门县医管委2020年印发了《石门县县域医共体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石医管委发〔20201号),明确了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总额控制、略有结余的原则,对医共体实行总额预算、结余合理留用的基金预算管理方式,对年中因政策调整或重大流行性疾病爆发等原因导致的合理超支部分,基金在年度决算安排时予以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其中,住院医疗统筹基金结余在年度基金预算额15%以内的(含15%),结余部分医共体全部留用;普通门诊统筹基金结余在年度基金预算额30%以内的(含30%),结余部分乡镇区(街道)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留用。常德市关于医共体医疗保险费支付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了结余留用资金应该用于与医疗保障服务相关的软硬件建设、教育培训、健康服务等事项。

关于三强化一是推进医防深度融合。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和评价机制,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疾病预防控制职责,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开展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地方病、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相关工作。将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指标体系和医疗机构年度绩效考核。全面提升医疗机构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平急转换的能力,实现院前预防、院中诊疗、院间诊疗、院后康复的全程连续闭环的医疗健康服务,建立市县联动的信息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持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条件,明显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医疗联合体绩效考核,突出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健康促进与教育、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就诊率、医疗质量、费用控制、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等考核指标权重。二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推动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加强上下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联动,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通过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梯度功能定位,科学建立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和转诊标准,引导三级公立医院提高收治疑难疾病、危急重症的占比,分流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推广县治、乡管、村访分级诊疗模式,建立转诊信息平台,规范转诊服务流程等一系列措施,到2022年底,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院转诊病人占比和三级、二级公立医院转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占比均优于全省甚至全国平均水平。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达65%,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左右。三是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针对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计生困难家庭等不同人群提供菜单式、个性化签约服务包,落实签约居民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的差异化政策,开展互联网+医护到家签约服务试点,对失能、半失能等患者开通家庭病床,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强化县级医院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撑,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加大医保基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等的支持,在定期组织医疗联合体绩效考核中,加大家庭医生签约考核指标权重。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建立考核专项资金,实施医共体考核激励。

三、关于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大力度推进全市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建议

我市持续健全高效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和组织推进机制,接下来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医改、一抓到底,建立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落实一名政府领导统一分管医疗、医药、医保的医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形成高效有力的改革决策和调度推进体系。今后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医改工作,将医改重点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常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520

 

人:朱正权                人:李军

联系单位:常德市卫健委         联系电话:13875079156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