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群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医联体建设,缓解就医难问题的提案》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1.医联体建设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今年,市卫计委代表市社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做了典型演示,得到了省里的好评。目前,常德市以医疗联合体为主要形式的分级诊疗协作机制基本形成,重点建立健全了四个纵向医疗联合体,一是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综合医疗机构纵向医疗联合体;二是以市第一中医医院为龙头的中医医疗机构纵向医疗联合体;三是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的妇幼保健医疗机构纵向医疗联合体;四是以市精神病院为龙头的精神疾病治疗机构纵向医疗联合体。同时,积极推动了市城区二、三级医院与省级医院建立联盟协作关系,并积极组建市城区三级医疗机构与二级(一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性医联体。
2.工作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完善。医联体建设是2016年我市开始自主创新医改项目,是2017年国务院提出的十大医改任务之首, 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落实分级诊疗、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必要举措,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成立了社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计委,市卫计委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医疗联盟推进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责任科室,各县市区卫计局、市直医疗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医疗集团化改革方案、联盟协议、章程、考核办法等相关机制。通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和形式多样的探索推进,成功组建了3个医疗集团和1个医生集团,医疗集团化改革步入了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强。2017年国家明确了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数据实施定期监测,逐级上报,建立医改任务台账,加强改革监测,定期通报,将医改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
4.建立信息平台。2010年为启动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国家对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投入了少量的资金,建立了院内信息互通信息平台。今年,省政府为加快发展远程诊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拨款300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建设30所左右的县级医院远程诊疗受理端(每个县2个),建设300个左右的乡镇卫生院远程诊疗室终端(每个乡镇卫生院建1间),石门县作为我市的试点,在石门县人民医院和石门县中医院建设基层远程诊疗受理端,在乡镇卫生院建设远程诊室终端,实现县级医院与基层远程诊室互联互通。目前,我们常德建立有远程会诊平台医院有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石门县人民医院、澧县人民医院。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投入有限,不让信息平台成为孤岛只有国家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才能真正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的上下贯通,发挥医联体的作用。
4.调整医保政策。为了更好发挥医保、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引导医疗资源与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沉,2016年10月1日我市出台了《关于调整常德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常人社发[2016]23号),对患者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采用浮动机制,加大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差别化支付起付线和报销比例:一级医疗机构政策内住院医疗费的报销比例,由90%调整为95%,二级医疗机构政策内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仍为90%;三级医疗机构政策内住院医疗费的报销比例,由88%调整为85%;政府办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政策内住院医疗费的报销比例确定为95%。对政府办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政策内住院起付线也作了明确:第一次200元,第二次100元,第三次100元。
目前,我们正在宣传引导群众养成科学就医习惯,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在政策上积极参与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医疗资源与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沉;在措施上充分发挥医保、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在住院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别化上下功夫,同时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确保群众看病得利益,以确保群众医疗得保障。
非常感谢您对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今后对卫生计生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监督。
常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