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常德市卫生计生委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188号提案的回复

2018-06-14 10:30 来源:市卫计委
阅读次数:
字号:【
谢伟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构建“互联网+门诊”医疗联合体、提升优质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案》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1.关于推动实体门诊和网上门诊融合发展的问题。今年,国家在《关于促进“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也就是说,医疗机构可以依托实体医院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2017年,全市智慧医疗一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始正式建设,将于2019年上线使用。主要实现四大功能:一是整合原有信息系统。凡是网络直报系统能够落地本市的数据尽可能争取从省级平台下沉至市级信息平台。二是全面对接市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数据。三是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据互联互通。为我市群众提供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四是建成医疗卫生(含医改)与人口数据监测监管考核体系。如绩效考核、医疗质量、费用控制、用药监管、职业病监管、无偿献血等等。目前,我市拥有优质资源的二、三级医院基本已经开展了网上预约、网上挂号、网上缴费、远程医疗等服务项目。但要实现市县乡三级公立医院门诊大联网大互动大通关,各层级医院间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记录等医疗信息共享还存在一定困难。一是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投入有限,信息支撑平台不共享。二是为确保初诊的科学准确,国家规定绝对禁止在互联网上进行初诊。三是互联网医院是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设立,开设互联网服务后医疗机构本身要承担主体责任。 

2.关于完善市县乡医疗机构功能定位问题。2016年市卫生计生委联合财政、人社等部门正式出台了《常德市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常见病分级诊疗和转诊指南》。规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诊治病例类型;明确上下转诊的基本程序和办法;优化转诊相关服务,如建立绿色通道、检查结果互认等。同时,认真落实了医疗资源下沉、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全市30万以上的县均有1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域内就诊能力大大提高,县域内就诊率为90.8%,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目标。

3.关于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建设问题。我市实施了(2015-2017)卫生三年攻坚工程,总投资100.85亿元,市县两级重点项目共计44个,各区县市对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进行了异地新建或者改扩建;新建了17家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全市10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二甲复评工作,全面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建立了常态化的巡查、点评、约谈、处罚、通报制度,抓实18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并且对基层医院发挥对口支援优势,明确对口支援目标,签订对口支援协议,输送技术、培养人才,加强目标管理和考核,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目前,我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起付标准按照医院等级和住院次数制定,基层医院起付线更低。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差别化支付起付线和报销比例也不一样,在措施上充分发挥医保、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在住院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别化上下功夫,鼓励基层就医,同时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确保群众看病得利益,以确保群众医疗得保障。

非常感谢您们对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们今后对卫生计生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监督。

 

                                                                      常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6月13日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