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市直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以制度创新激发医疗活力
近年来,常德市在市直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深化制度创新、完善考核分配体系,构建起科学合理、激励有效的薪酬管理机制,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改革经验成为行业内的亮眼实践。
高位统筹,筑牢改革强劲基地
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系统规划。常德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人社、财政、卫健、医保等多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及薪酬制度改革专班,形成跨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专班多次深入公立医院调研,精准把握改革痛点,主导出台一系列标志性政策文件——从《常德市市直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到《关于深化综合医改规范医疗行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再到《市直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暂行办法》,层层递进、互为支撑,明确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总量、负责人年薪的直接挂钩机制。
在省级政策落地过程中,常德市结合本地实际,对市直公立医院薪酬总量计算公式进行优化调整,既严格遵循改革导向,又充分考虑医院发展实际,为薪酬水平合理核定、负责人薪酬科学管理打下坚实政策基础。
机制创新,构建动态平衡体系
“让薪酬水平随发展动态调整,让考核指挥棒精准发力”,是常德市改革的核心思路。该市率先建立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印发《市直公立医院业务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市直公立医院及其主要负责人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起“考核—反馈—调整”的闭环体系。
根据方案,公立医院薪酬总量不再“一成不变”,而是与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紧密关联;主要负责人年薪则综合医院考核与个人考核双重结果核定,实现“责任与收益匹配、业绩与薪酬挂钩”。这种动态调整机制,既确保了薪酬总量的科学可控,又充分激发了医院和管理者的进取动力。
精准施策,让薪酬回归劳动价值
“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在常德市市直公立医院得到充分体现。每年年初,多部门联合开展绩效考核,严格按照“合理预期、总量控制、科学分配”原则,核定年度薪酬总量和负责人薪酬标准。在薪酬“天花板”设置上,该市明确市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以不超过本市事业单位平均薪酬3倍为基准线,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不超过本院编制内职工平均薪酬3倍,既避免差距过大,又留足激励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常德市将薪酬分配的“天平”向临床一线倾斜——重点向专家、高风险岗位、责任重的部门及个人倾斜,让辛苦付出者得实惠。在分配依据上,彻底打破“与药品、耗材收入挂钩”的旧模式,仅以工作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指标为依据,真正让薪酬回归医疗本质,引导医务人员专注提升服务质量。
如今,常德市市直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已显现显著成效:医务人员积极性持续提升,临床一线战斗力不断增强,群众就医满意度稳步提高。这场以“价值为导向、激励为核心”的改革实践,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常德经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