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医院:“抽丝剥茧”找病因 ,“仁心仁术”护平安——记一例重症疟疾患者的救治过程
近日,58岁的阳先生刚从生死线上走了一遭,回想起当时的经历,不由让人唏嘘不已。阳先生由于工作原因长期旅居国外,于8月18日从迪拜乘飞机返回常德,在回家途中就出现乏力、厌食,到家时家人发现阳先生精神不佳,面色也不好,全身皮肤呈金黄色,且伴有体温升高。
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阳先生来到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当时在门诊测体温高达39.5℃。由于阳先生为国外返常人员,根据疫情防控有关政策要求,只能暂时收入隔离病区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很快阳先生的新冠核酸快速检查结果回报为阴性,在持续高烧不退的情况下,阳先生已逐渐出现神志模糊、血压进行性下降等症状,情况万分紧急,感染科立即请重症医学科会诊,会诊医生查看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入院后的相关检查,考虑为不明原因所导致的爆发性肝功能衰竭、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建议马上转入重症医学科(ICU)加强监护治疗。
患者入ICU后,当班医生再次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腹部未发现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肝区也未发现明显的叩击痛,结合急诊腹部CT提示胆道系统未见明显梗阻表现,首先排除了梗阻所导致的化脓性胆管炎等可能,暂无需外科手术治疗干预。但患者的发热原因不明,初步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显示感染指标极高,同时有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随时可能因为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甚至会出现猝死,当班医生立即将上述情况报告给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罗林。
罗林认真听取了关于患者的病情汇报,结合其有国外旅居史,指出需要考虑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钩端螺线体等特殊类型疾病感染存在的可能性。需完善细胞宏基因等检查,尽快明确致病原因,同时交待主管医生要再次仔细询问患者及其家属起病前的一般情况,便于鉴别诊断,及时调整进一步精准治疗。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患者复查的肝功能显示损害在进一步加重、胆红素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出现血压进一步下降(需大剂量升压药维持)、重度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呼吸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患者神志不清,无法提供准确的病史,查体也不能配合。ICU的当班医生再次汇报患者病情的进展程度,罗林指示目前关键的问题为不明原因发热所导致的爆发性肝脏功能衰竭而引起,可先予以紧急行人工肝治疗,以缓解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接到上级医生指示,ICU病区内的医护人员又开始紧张的忙碌起来,查血型、备血浆、安置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准备人工肝所需要的机器及相关治疗材料等等。大家都希望通过不懈地努力,能尽快让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机,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后患者全身皮肤黄染情况较入院时有了一定消退,精神状态也好了一些。
第二天,主管医师曾茜再次耐心地向家属询问患者起病前的基本情况,从家属提供的众多有关于患者的信息中,得知患者的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国家。今年3月份,患者已经开始出现夜间寒战、发热等现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打摆子”,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就能自行好转,所以患者当时未予以特殊重视。这次是因为国外的工作暂时结束,从迪拜转机回国,在成都隔离一周后,再返回常德。最近一周,患者都有夜间“打摆子”情况,出汗后全身不适症状可稍有缓解,但总体病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而且因为很多自身认识上的误区,让患者在外面不敢也不愿意提及自己身体上的种种不适。了解到患者的基本情况,结合相关的流行性病病学史、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罗林当机立断给出诊断:重症疟疾感染的可能性较大。马上完善疟原虫涂片等检查,并积极联系检验科有经验医生仔细阅片。10分钟后检验科报危急值:疟原虫涂片阳性,随后细胞宏基因检测结果也证实为恶性疟原虫感染。患者重症疟疾诊断明确,但此时新的困难又摆在了ICU医生面前——我国已基本消除疟疾,大部分医院包括我院都无特效抗疟疾药物,但患者的病情刻不容缓。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有效调度下,科室内人员各司其职责——上报院感染科及市疾控中心,并行传染病应急预案,患者单间隔离,灭蚊虫;同时市疾控中心接到我院的疾病上报,非常重视,紧急派车从外地调取抗虐特效药物——青蒿琥酯注射液。5小时后药物顺利送达医院,交给ICU医务人员手中。取得治疗药物后医生第一时间给患者使用,当天晚上患者寒战高热等症状就得到了初步控制,并配合再次的人工肝治疗及其他的脏器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也开始逐步趋向稳定,大家总算看到了恢复的希望,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了下来。
这时候,罗林还是不忘提醒科室的医务人员:大家现在还不能掉以轻心,重症疟原虫感染病死率极高,患者目前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仍需加强治疗及监护,下一步治疗的关键,就是积极处理原发重症疟疾感染,抗疟治疗同时加强对各个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与保护,尤其是血液净化治疗及维持氧供和氧需之间的动态平衡。经反复多次人工肝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肝脏功能逐渐好转、神志转清,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损害等不良情况也得到了逐步改善,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经过连续九天的不懈努力,患者于8月27日成功转回感染科继续相应专科治疗。
古人云:“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从此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患者身体不适,尤其是反复出现寒战、发热时,首先没有引起高度的自我重视,并且患者当时身处异国他乡,语言沟通不畅,故未能去寻诊就医;回到故乡后,第一次见到医生也没有详细介绍自己之前的工作生活经历,让医生一时无法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判断出发热的大致病因。重症医学科主任罗林及其医疗团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凭借着丰富的医疗知识,在初步诊断后,又反复询问患者病史及个人行程,形成了完整的信息链,从中对疾病作出准确的判断,迅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让患者病情得到最大程度的快速缓解,最终转危为安。
重症医学科主任罗林提醒大家:疟疾是疟原虫感染所致的地方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以中华按蚊传播,所有人群都容易感染,且存在潜伏期,寒战、高热是疟疾常见的临床症状,重症疟疾死亡率高,早期确诊及针对性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