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医院:吃蚕豆会得病?不是危言耸听,有些人险送命
如果您本人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因为进食蚕豆后出现茶色尿,全身皮肤黄染,您是否会感到惊慌失措呢?近日,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收治了一名3岁的女童,因“全身皮肤黄染伴精神差半天”就诊,入院前门诊抽血检查,血红蛋白只有65g(正常值120以上),总胆红素一百多,反复追问病史,患儿奶奶诉2天前有进食过冷藏保鲜的蚕豆,这就出现了图片中的一幕“小黄人”。
没错,这就是“蚕豆病”,虽然在我们常德地区发病率低,但致命率高,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多器官损害严重而致命,所以吃蚕豆会得病?不是危言耸听,有些人险送命。
那么这个蚕豆病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么可怕呢?我们该怎么早期发现、怎么防范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是因为患者的红细胞里缺乏一种酶,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只有2小时,最长可相隔9天。潜伏期的长短与症状的轻重无关,蚕豆病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很严重。
临床表现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如浓红茶甚至如酱油色,一般病例症状持续2~6天。重度者出现面色极度苍白,全身衰竭,脉搏微弱而速,血压下降,神志迟钝或烦躁不安,少尿或闭尿等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贫血、缺氧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可以致死。
诊断依据及特点:进食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是蚕豆病的主要特点,结合发病季节、发病地区、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家族史等,一般不难作出诊断。如能证明患者的红细胞缺乏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则诊断更加明确。在低发地区,本病易被忽视而漏诊。
该患儿完善相关检查后经积极给予了输血纠正贫血,激素阻抗溶血,碱化尿液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好后出院,出院前如图
那么在日常生活里,针对蚕豆病的病人该怎么防范及需要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 不随意服药,所有药物均需经由医师处方;
2. 避免吃蚕豆或其制品(蚕豆酥);
3. 衣橱厕所不可放荼丸(臭丸、樟脑丸);
4. 不要使用龙胆紫(紫药水);
5. 假若发现有黄疸或贫血、尿液暗红色茶色现象,速往医院就诊。
6. 看病时,应主动告诉医护人员患有此病,并出示G-6-PD缺乏症备忘卡。
(儿科 罗学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