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职防所:意识形态领域 民主党派也要传递正能量
加强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对于增强党派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机遇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新媒体正在以迅猛的影响力改变着我们生存的世界。意识形态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
新媒体技术及应用进一步扩大了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它为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空间支持,使广大的受众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在接收各种信息资讯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教育,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和观点,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中明确了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向。
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提高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执行力。它在传播速度方面具有秒传、群发等绝对优势,且传播成本低,只要网络覆盖、成员在线,就能及时接收信息,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思想建设工作动态,对党派成员而言,这就克服了党派成员因兼职身份难以集中的现实困难,同时党派成员能通过新媒体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和各类社会热点问题,紧扣时代脉搏,有针对性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使意识形态和各项会务工作结合得更为紧密。
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增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它的交互性把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形成互动、平等、及时的传播方式。利用网络信息交流,民主党派组织可以及时了解党派成员的思想状态、意见看法,有的放矢开展思想引导工作,另外党派成员通过信息交流,也可以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面临的现实问题及时传达给组织,党派成员之间还可以就某一议题进行深入研讨,通过双向、多向的交流与沟通。
二、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媒体挑战
对于意识形态工作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使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采集和信息发布,并通过新媒体这一载体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认同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使原有的意识形态调控和管理面临很大困难。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进一步加剧了意识形态传播的渗透性和隐蔽性。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媒体环境。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党派成员运用、管理新媒体能力不相适应,不能满足于现实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对党派成员自身能力提升提出新的要求。但目前党派成员中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又能娴熟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复合性人才少,部分党派成员特别是机关工作的老同志,对新媒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心理,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错失了机遇。
三、如何加强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工作
转变观念,加大宣传,高度重视新媒体的作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新媒体在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工作上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能量,积极探索新媒体运用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手段,改变传统的灌输方法,做好政策宣传、解疑释惑、凝聚人心的工作,树立党派新形象。
与时俱进,加大投入,加强新媒体软硬件建设。要大力加强民主党派门户网站建设,由于民主党派成员多为兼职,同时也缺乏相关的经营管理人才,可通过引进市场化的方式引入新兴媒体管理人才,同时还可吸纳新媒体代表人士进入民主党派组织,提高新媒体平台建设的质量。
规范运作,加强管理,切实维护媒体安全工作。要制定媒体管理的规定,加强对网站、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组织和管理。切实加强网站信息、网络视频的审核工作,杜绝不良言论的发布。要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高度关注出现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注意收集社会各界的声音,及时地反映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注重引导,理性发声,提升媒介素养和适应力。民主党派成员中,有很多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写作能力,专业素养高,应鼓励他们建设自媒体平台,通过个人的博客、微博、评论等,秉持公正立场,理性发声,为纾解网民情绪、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要对党派成员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政治鉴别和理性思考能力,除了自身不信谣不传谣,在面对噪音杂音时也要该出声时就出声,让主流、权威、真实、可靠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市场,唱响主旋律。(通讯员:章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