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市第一中医医院夏佩瑶在武汉的战“疫”日记
2月8日,在庄严的宣誓声中,常德首批中医医疗队集结完毕,整装待发,奔赴他们新的战场——武汉方舱医院开展援助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作为曾经的“纪检人”、医疗队员、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肛肠科代理护士长夏佩瑶,向我们发来了她在前线的战“疫”日记。
1
来到武汉的一周多时间里,每天都有一种被病毒裹挟的危机感,而此时武汉偌大的城市也从来没有如此安静过,因为安静而越显空寂,往昔繁华的大都市像极了一座空洞的城堡,偶尔可见一两个穿梭身影,很快就消失在视野之外。路面上车辆寥寥无几,能看见的也只有警车、救护车以及贴着横幅运送救援物资的大货车。想起那天我们的支援专列刚抵达武汉站,抬头望去人头攒动,货箱满地,定眼细看,原来这些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团队自己和他们所带来的防护物资。在这人人自危、足不出户的武汉,我们逆行而来,带着一路的鲜花、掌声、鼓励与牵挂。
一袭白袍在身,肩上就有一份推卸不了的责任。由于我们所在的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正在紧急改造中,我们到达驻地后没有能立即投入收治患者的工作中,而是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穿脱防护服培训练习。大到熟记穿脱的整个流程,小到如何脱鞋套更加轻柔的细节,大家反复琢磨,反复练习,因为我们明白在这场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防护是关键,做的好不好不仅关系到个人,更关系到整个团队的安危。
2
终于进舱了,第一个班是晚班,主要负责分诊,协助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安置床位,进行入科宣教。由于住院部设置在一楼,而我们湘五病区90多张床位安排在二楼,楼层之间没有电梯,我们只能像蚂蚁搬家那样将病人的行李一点一点搬到二楼,一个班下来,来来回回要爬二三十次楼梯。
我还算是一个挺能扛的人,这样的工作量在平时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此刻厚厚的防护服下我的衣裤已经汗湿了一大半儿,护目镜也开始起雾,看东西就像雾里看花,行动起来有点气喘的感觉,更要命的是在这拥挤的病区,稍不注意,防护服可能就会挂个洞洞,一旦发现,也顾不上重新更换,往往是找来透明胶布赶紧把洞给遮起来,这样的处理一是节约时间,二是可以省下一套防护服。
由于卫生员不能进病区,病区的卫生保洁也由我们负责。闲下来一点时间,我们会帮病人领餐发餐,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物资和生活需求。
通常我不太愿意让自己闲下来,因为刚出过一身汗的情况下被一阵凉风吹过,会冷得想打哆嗦。一热一冷容易感冒,而在这场抗疫的斗争中,我们不能让自己的身体出现任何闪失……一个班下来差不多10个小时,这期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虽然累,但是看见病人拖家带口来住院的情景,我们辛苦一点又算什么?这些轻症患者,不是生病,不是响应政府决策,谁又愿意来这儿呢?大家不都在为同一件事情而努力吗?
3
昨天早上,当我完成测体温、录电脑、发放中药等工作后,终于在上午八点多结束了近十小时难熬的夜班。夜班工作强度不大,但是难熬,夜深人静的时候,你的注意力会不由自主地转移到自己身上:护目镜的带子勒得后脑勺发麻;鼻翼被N95口罩压着,像被人捏着鼻孔;三层手套下的双手显得无处安放;想睡但不敢眯眼,生怕自己迷迷糊糊中扯掉那恼人的护目镜……曾和同事开玩笑说:你知道我一天中什么时候最开心吗?当然是在出病区、褪去层层防护用具的时候,体会那种重见天日浑身轻松自在的感觉。
坐上返程的公交车,我疲惫的瘫坐在靠窗的座椅上。望着窗外的景色发呆,这通常是我喜欢的一种放松方式。空荡荡的车厢里只有我和另一名医生,外加司机共三个人。当车途经方舱外的一个交警执勤点时,一个身穿制服的交警同志,突然挺直身板,向着车内的我们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并目送我们的车辆离去……就是这样一个动作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海,我不禁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是的,这个把多月的时间里,疫情以武汉为中心,蔓延了整个中国,全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并没有退缩,每个人都在为我们的祖国出力。钟南山、李兰娟院士,80多岁了,在疫情暴发之时就不辞辛劳奔赴一线指挥。“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随着“疫情就是命令”一声令下,全国各地广大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争先恐后报名上前线并签下生死状!火神山、雷神山建筑速度之惊人,令其他国家啧啧称赞,各界爱心人士发动社会力量纷纷组织捐赠,将捐赠物资分发到灾区人民手中,也为一线人员提供了完备的物资保障……这一幕幕或感动或喜悦抑或是心酸的画面一次次感动着全国人民,我们太需要感情的宣泄了!
4
今天是第一批病人进舱的第八天,方舱里今天的工作重点是在保证正常诊疗的同时,做好预出院病人的核酸检测及肺部CT,经检测正常的话部分病人将可以出院了,这是我们辛苦的回报,更是病人积极配合治疗的结果。
病人收治的整个过程还是相当顺利的,大部分病人都非常支持政府的决策。尽管舱内条件有限,大家从未有过任何抱怨,医患关系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和谐。为了改善沉闷的住院环境,提高患者的战胜疾病的信心,领导带领我们大家一起组织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发动大家(轻症患者)在病区跳广场舞、打太极、练八段锦、五禽戏等。因为临时被通知来方舱住院,很多患者来不及准备行李,医院精心为他们准备了基本生活物资如洗漱用品、眼罩、电热毯。入舱后的第三天,武汉气温骤降,医院还特地为每人发了一件大棉袄。我们也纷纷将自己的物资像牛奶、桶子、脸盆等送给了病友。
昨天病区内有两位阿姨过生日,大家伙儿商议为她们举办一场生日会。有的忙着准备生日蛋糕,有的在宿舍提了几箱牛奶,有的练嗓子准备为寿星献歌……生日会上,一位阿姨也为我们献上了一首《为了谁》,她几度哽咽落泪,感谢我们为武汉人民的付出,并大声呼吁所有的病友善待我们,等疫情结束以后请大家来武汉玩,吃热干面,同时她也表达了对政府的救助的感谢。
患难见真情,齐心创奇迹。虽然这场瘟疫肆虐了整个中国大地,给国家经济带来了重创,给国人生命带来了威胁,大家的情绪自疫情开始近一两个月来也如雾霾掩盖,但是,我们同样也能从灾难之外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凝聚力和正能量。当压抑已久的武汉人民在那晚齐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泪目了;当数以万计的医务人员在危难时刻主动请缨奔赴前线不计生死……我泪目了;当年轻的交警对我们庄重的行军礼,目送我们前行……我泪目了。眼泪不是因为委屈,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在这场国家灾难中,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希望、勇气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我们盼着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早日精神抖擞,在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之际,我们可以取下口罩,相拥而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